欧陆娱乐-记者谈申花设施,基地不在大或豪华,服务球队训练需求是第一位的

在职业足球快速发展的今天,关于俱乐部训练基地的讨论从未停止,一位长期跟踪报道上海申花的资深记者在交流中提到:“申花的训练设施未必是最庞大或最豪华的,但它的一切设计都紧紧围绕着球队的实际训练需求,服务训练,才是基地存在的根本意义。”这一观点,引发了业内对足球俱乐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新思考。

近年来,中超多家俱乐部纷纷投巨资建设现代化训练基地,有的甚至以“亚洲一流”“世界级”为标榜,不可否认,良好的硬件设施是俱乐部长期发展的基石,它能吸引优秀球员,并为青训体系提供保障,在这股“硬件竞赛”的风潮中,一个核心问题似乎被部分忽视了:训练基地的本质功能究竟是什么?是成为俱乐部炫耀财力的名片,还是真正服务于球队每日的训练、康复和战术打磨?

上海申花的康桥基地,在中超范畴内并非以规模或奢华著称,但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强的功能性和实用性,据该记者介绍,基地的每一处设计都经过了教练组、技术部门和球员的反复论证,从草皮的质量、养护,到灯光系统的照度、角度;从康复中心的理疗设备摆放,到战术分析室的屏幕数量和座位布局,一切细节的出发点都是“是否有利于训练质量的提升”。

在草皮选择上,申花基地种植了与其中超多数主场极为相似的草种,并配备了地下加热和排水系统,这意味着无论上海是梅雨季节还是冬季,球队都能在高质量、且与比赛场地条件高度一致的场地上训练,这种“一致性”极大减少了球员从训练场切换到正式比赛场地的适应时间,降低了不必要的伤病风险,这正体现了“服务训练需求”的务实思维。

记者谈申花设施,基地不在大或豪华,服务球队训练需求是第一位的

再比如,基地的健身房和康复中心并未盲目追求最新最贵的器械,而是根据队医和体能教练的开具清单进行采购和布置,器械之间的间距、空间通风、自然采光都充分考虑了运动员在大量消耗后的心理和生理感受,更重要的是,这些设施与训练场、更衣室的距离都经过精心规划,形成了高效闭环,让球员的训练、恢复流程无比顺畅。

这种务实理念,与欧洲许多顶级俱乐部的做法不谋而合,记者举例称,一些欧洲老牌豪门的训练基地往往看起来低调甚至有些年代感,但其中的每一寸空间都经过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优化,完全以足球训练的流程和规律为核心进行构建,它们的价值不在于外观的震撼,而在于内在功能的高度成熟与高效。

反观国内,部分俱乐部盲目追求基地的宏大与视觉冲击力,建设了过多的观赏性、行政性设施,反而使得训练功能区被挤压或分散,导致日常使用流线冗长,这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,训练基地的核心用户是球员、教练和后勤保障团队,而不是访客或领导,一切投资和设计都应当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为最高准则。

记者谈申花设施,基地不在大或豪华,服务球队训练需求是第一位的

该记者最后强调,申花基地的建设思路代表了一种更健康、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。“足球的成功,归根结底来自于训练场上的每一次汗水、每一次战术演练的精准执行,一个训练基地,如果不能对训练形成最有效的支撑,哪怕它再豪华,也失去了灵魂,申花的做法提醒我们,在俱乐部基础建设上,理性与务实远比虚荣和攀比更重要。”

在当前中国足球强调回归本质、夯实基础的大背景下,这一观点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,俱乐部的长期竞争力,不仅取决于资金投入的多少,更取决于资金和资源是否被用在了真正提升足球水平的刀刃上,一个真正“服务球队训练需求”的基地,才是俱乐部最坚实的后方堡垒。

发表评论